##EasyReadMore##

台灣中文閱讀報告-念真情之尋找台灣角落

中文書名:       台灣念真情之尋找台灣角落
原文書名:    
書籍作者:     吳念真/著
書籍編譯者:    
出版單位:     麥田
出版年月:     1997年07月15日
版  次:     初版三十版
一●相關書訊:
吳念真,本名吳文欽。一九五二年生於台灣北部著名的金礦區─久份。一九七六年考入輔仁大學夜間部,主修會計學。該年初起開始從事小說創作,題材大部分以中下階層人們的生活背景,頗受重視曾連續三年獲得聯合報小說獎。


一九七八年首次接出劇本工作,一九八0年進入中影擔任編審;一九八一年與小野、侯孝賢、楊德昌、張毅等年輕電影工作者為台灣新電影催生奮鬥。一九八九年離開中影,成為自由編劇至今。著有小說集《抓住一個春天》、《特別的一天》,電影生活札記《尋找太平天國》,電影劇本《兒子的大玩偶》、《戀戀風塵》、《悲情城市》、《無言的山丘》、《戲夢人生》、《多桑》等。

二●內容摘錄:
清晨六點,養雞場的蒼蠅起來了,太陽出來了,汗也出來了,蘆筍田

三●我的觀點:
四百年前,孤立於滄海中的台灣島,島上的生物因台灣孤處的位置,而有了不滅的生機。悠悠綠野,鬱鬱蒼林,呦呦鹿鳴,潺潺流水,獼猴盡情地穿梭樹林,魚兒悠游於溪水中,四季如春,風調雨順,這樣舒適的氣候,自然而然彩繪出一幅綠意盎然、生生不息的景象。



過了四百年。四百年間發生了什麼事?人類大量移入、戰爭、工業化、都市化、高樓大廈……現在,台灣還是孤立於滄海中,而島上人們的性情似乎也像台灣的情勢 ─孤立。面對四面八方外來的資訊、文化、知識的侵擾,獨善其身是台灣人找到的唯一出口--排解壓力的出口。大家忙著充實自己的智慧,拼命的工作,拼命的學習,學習如何在這個資訊爆炸的社會,謀得一席生存之地。現今台灣人的生活就是如此,一代接著一代,「生生不息」。



台灣是否還到處充滿生機?我不知道,至少台灣到處充滿人的「生氣」,只是與過去比起來,少了一些快樂氣息。以前台灣人的快樂,是與大自然相處而得到的精神糧食;現在的人,卻建立在物質上的享受,金錢的揮霍無度,換取短暫的喜悅。台灣人的價值觀改變了,或許該視為正常吧!畢竟「變」是唯一「不變」的真理。



但總會令一些「傻人」感到無奈,無奈社會變遷的腳步太快,快到令他們不適應,因此視其為人性的腐敗,甘願處於山野之間,過著狩獵、耕種的生活,宛若世外桃源。沒事跑跑山林,看看大自然,視野不只廣大了,心胸也開闊了許多,建立了自己獨樹一格的生活,成了台灣的另一種文化,與城市文化,相形比較之下,這裡的人更快樂,更有朝氣。



市裡的人,時時接受世俗的紛擾,多半是苦悶鬱卒的,需要借點外力來消消愁。酒精的麻痺,是人們尋找刺激、舒服的一種方法,藉由飄飄然的幻覺,把所有煩憂皆拋諸腦後,醉生夢死,沒了知覺。直至隔日醒來,仍然無法得到心靈的解脫,心中的悶氣反而更加沉重,更感到苦惱。



而最好的方法還是戶外踏青。看看這片空闊寬裕,勾起了人心底最原始的記憶,在一片可以伸展野性的土地上,盡情地翱翔,有什麼不如意就也就成了過眼雲煙。心中的鬱悶丟在此地,有了解放﹔心中的「垃圾」也丟進大自然的回收筒裡,身心沒了負擔。自然而然也就可以變回一個無煩憂一身輕的人,只是回到困頓的城市同時,「不如意」再度迎面而來,滿地遺留在此的「垃圾」,多令人鼻酸啊!



雖然台灣是個寶島,環境負載力高,但仍無法負載「垃圾」在她身上,因這樣對她的健康不好。當它呼出的空氣,流動的血,不再清淨新鮮了,那麼活在他體內裡千百萬的細胞,怎可能健康、快樂呢?



台灣的人們,該多多關懷一下台灣,不要只以錢為人生目標。大家竭心盡力在賺錢,沒有人來關懷台灣。他就像一棵大樹,被我們這一些寄生小蔓無情地吸吮能源。大家可知道:大樹倒了,寄生樹也無法久活。所以維護台灣資源十分重要,不能只是一朝一夕的熱忱。



這塊土地上的人事物,其實都很美。只是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台灣人的心態改變了,變得自掃門前雪,只注重自己幾坪大的小小舒適房子,而卻忽略了走出房外,還有三萬六千平方公里的土地。我們應該拋開獨善其身的想法,與大自然共生共榮,回復台灣最原始美麗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