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書名: 鍾理和--假黎婆
原文書名:
書籍作者: 鍾理和/著
書籍編譯者:
出版單位: 遠流
出版年月: 2005年06月24日
版 次: 初版
一●相關書訊:
這部小說主要是述說一位嫁到漢人家庭的原住民女性-假黎婆,小說中男孩的奶奶,一位平靜、清明、恬適,與人安詳寧靜的「假黎」的故事。
小說的時間結構是運用倒敘法,開始、結束兩段的時間距離很近,中間倒敘插入過往的事情,作者依次敘說了好幾件事,這些事除了小孩對奶奶的依戀,奶奶對小孩無微不至的照顧外,還有奶奶在漢人家庭中的生活樣貌,而這些以「假黎婆」和她的族人間事情的描寫,更是這部小說的重點所在。
二●內容摘錄:
唱歌時的奶奶雖是很迷人的,但我內心卻感到一種迷惶,一種困擾,我好像覺得這已不是我原來的那可親可愛的奶奶了。我覺得自她那煥發的愉快裡,不住發散出只屬於她個人的一種氣體,把她整個的包裹起來,把我單獨地淒冷地遺棄在外面了。
「奶奶不要唱歌!奶奶不要唱歌!」(p.51)
三●我的觀點:
小說中的男孩就是作者本身,而故事中的假黎婆指的就是作者的繼祖母。這位奶奶個頭矮小,手上有刺花,與漢人形貌有異。但是,她對作者的疼愛卻無以倫比。作者也深愛這位奶奶,直到有一天他隨奶奶穿過番界,進入深山,他聽到奶奶開始唱起番曲,由低而高,渾然忘我。這使得作者感到一種迷惶,一種困擾,好像覺得這已不是他那原來的可親可愛的奶奶了。恐懼湧上他心頭,他大喊他奶奶的原鄉不是作者的原鄉。鄉愁的界線竟是如此難以跨越。
小說最後,假黎婆的弟弟再出現時,除了溫良誠實的臉孔不變外,生活、語言全都漢化了,屬於原住民族群的外在特徵幾乎不見,他把子孫的不肖歸罪於祖先「從前砍人家的腦袋砍得太多了」,族群的認同至此徹底瓦解,作者不做任何的是非批判,但原住民在強勢的漢文化下,不斷自我壓抑族群記憶的悲情,卻呼之欲出,令人感慨及不忍。
從小就建立起來的感情,誰會刻意的去破壞呢?每個人都是有感情的,誰也不願意看著自己的親人受傷呢?所以要珍惜身邊的所有的人、事、物,且不要因為一時的快樂而不去顧慮他人的感受,這樣自己將會失去許多可以訴苦的對象。每個人都會討厭自私自利,不會為他人著想的人,倘若待人和善,也許會幫助自己找到更多的知心的友情!好好珍惜一份再多金錢也買不到的親情與友情,不要失去了才來後悔寂寞。
小說中沒有刻意經營的情節,只是從平凡的生活中取材,也許是不屑一顧的,但在作者眼中卻有不同的意義。這篇小說寫已過世的奶奶,是一份惆悵與懷舊之情,但作者並未被愁苦、悲哀的情緒淹沒,淡淡冷靜的口吻、片片斷斷的回憶、哀而不傷的鋪敘,使得情感更為提昇淨化,達到小說美學上「距離」的要求,更讓人對此篇小說印象深刻。
其實原住民並沒有什麼不好,過去對原住民的感覺總是不好的,如番人、野蠻、粗魯等。可是,我們不該加以歧視他們。換言之,既然他們受到的教育並沒有像都市人的好,那我們是否該更加關心他們呢?
我有朋友認識一個原住民,他是我朋友的同學,布農族。在班上果真功課並不怎麼好,但是基本學力測驗還是考兩百五十幾,這個數字比其他普通生都來的好,顯然的,原住民的學生,雖然所受到的教育不多,但是他們會更珍惜這些得來不易的機會。反觀是我們普通學生,在我們週遭不是充斥著補習班、參考書,但是就因死於安樂,或許應該是死於憂患,因為我們總是把老師交代的作業當成是平凡的、普遍的、應該的,就因我們習慣於這些普遍的「習慣」,反而會覺得厭煩,但是原住民他們並沒有這些「習慣」,他們會覺得這些習慣是他們的新鮮。所以在學習態度而言, 我反而是覺得原住民比較好,這就是所謂的飲水思源吧!
再附上一句話,人總是努力想要爬到高處,但是爬到高處之後,就會開始忘本,以致在原地踏步,慢慢的被追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