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書名: 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二版)
原文書名: Tuesdays with Morrie
書籍作者: 米奇.艾爾邦
書籍編譯者: 白裕承
出版單位: 大塊文化
出版年月: 2006年09月27日
版 次: 初版
一●相關書訊:
「學會死亡,你就學會活著 ‧‧‧」一個名叫莫瑞 ‧史瓦茲的社會學教授是這麼說的,作者在大學畢業之後,進了社會,在幻滅的理想與人生中掙扎,直到十六年後,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與大學時他所喜愛的教授,莫瑞 ‧史瓦茲,重逢,然而此時教授只剩下幾個月的生命,於是他又上14堂教授的星期二的課,但和以往不同的是,這次的學生只有他一人。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是在描寫一位迷失在人生道路的年輕人向垂死的老人家學習生死之道,這是老人家人生的最後一門課,也是年輕人這一生最重要的一門課,每當課程再進一步,老人家也越接近死神一步,但也因為如此老人家也更近一步探究到死亡的多面意義;年輕人也更近一步了解生命的意義‧‧‧「學會死亡,你就學會活著 ‧‧‧」。
作者上了莫瑞 ‧史瓦茲最後14堂的課,這門課沒有課本,但涵蓋科目很多;沒有畢業典禮,只有一場葬禮;沒有期末考,但要寫一篇不短的報告,而這個報告就是這本書。
二●內容摘錄:
「米奇,你剛剛問我幹嘛關心跟我毫不相識的人,要不要我跟你說,我從這場病學 到最多的是什麼 ?」
是什麼?
「生命中最要緊的事,是學著付出愛,以及接受愛」。
他的聲音變成悄然低語。「去接受愛。我們以為自己不值得愛,我們以為若是接受了愛,會變得軟弱 。不過有個叫李文(Levine)的智者說得對,他說:『愛是唯一理智的行為。』」(p.69)
三●我的觀點:
在現在這個高科技、高醫療的二十一世紀裡,人們每天都在追逐著,追逐著自己的夢想、金錢、物質、事業‧‧‧等,整天忙著千頭萬緒的瑣事,或是整天無所事事等待時間的流逝,因為我們每天都過著這種生活,所以總是不習慣停下腳步來,休息,是阿!我們總是會休息,但是休息只是因為我們想走更長遠的路,沒有人願意真正的停下腳步來,試著冷眼旁觀自己的生活,然後問自己一句:「 這就是你所要的人生嗎?」如果回答不是,那是否又思考過自己欠缺了什麼?
我們都知道自己會死,但是沒人把這句話完全當真,如果有的話,世界就不會整天都在追逐,只有在真正面對死亡時,人們才會不得已的停下腳步,當你已經驚覺自己時間不多時,還會繼續追逐嗎?還有力氣追逐嗎?到頭來你又得到了什麼呢?世界不會因你而轉動;時間不會因你而停止,與其這樣,我覺得不如趁自己還有時間,去尋找自己的生命意義,和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
「活著」,對於這件事,大家都有自己的一番哲學,什麼是最重要的?什麼是可忽視的?大家也都有自己的說法,但是死亡呢?沒有人能正確的說出對死亡的看法,除非你快死了,因為畢竟死亡讓你停下了生活的腳步,看待事物的觀點也不同了,而《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就是由一個快死的人說出對於死亡與活著的種種看法,雖然我們都有自己的人生去體會世上的一切,但是誰說一定要把自己弄得傷痕累累,才能領悟出生活道理呢?有些人的生命是從痛苦中培養成一顆顆的珍珠,要是我們懂得欣賞他的珍珠,不也上了一課?
我相信一定有很多人認為世界是很不公平的,因為有人一出生就過著榮華富貴;有人一出生就得為自己的每一餐煩惱,是啊!看起來是多麼的不公平,但是你們同樣擁有著自己的人生不是嗎?即使你得到了所有東西,到了自己生命的最後一刻,你又能帶走什麼呢?不論身分地位、財物多寡,到了最後大家不都一樣往死神走去,一開始大家也一樣的出生在這個世上啊!開始跟結果大家都一樣,這就沒有什麼好爭論公平與不公平了。
隨著時間的轉動,文化侵蝕著我們的想法;慾望啃食掉我們的心智,有多少人能真正的擺脫?往往死亡會讓我們更容易了解這個世界,也更容易懂得如何活著,但一定要走到生命最後才了解活著的意義嗎?並不盡然,有時候大家只要靜靜的思考自己在死亡後能帶走的是什麼?想要的是什麼?自己的意義是什麼?或許就不會有那麼多遺憾了,死亡讓你帶不走所有,但你可以擁有回憶;死亡讓你帶不走怨恨,但你可以留下寬恕;死亡讓你離開心愛的人,但愛永遠在你的心中;死亡讓你離開這個世界,但你永遠在世界的心中 ,「學會死亡,你就學會活著 ‧‧‧」一個名叫莫瑞 ‧史瓦茲的社會學教授是這麼說的,我也是這麼覺得